0791-83068301
在古代,中医药文化广泛地融入百姓生活并渗透于政治、经济、文学、戏剧、教育、军事等领域。政治家也每每借助医道治国理政,在典章规制中留下了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印记。
在古代的行政架构中,许多朝代设有“芸阁”“芸署”“芸省”“芸台”(即秘书省);校书郎被称为“芸香吏”。这当中,“芸”便是中草药“芸香”。芸香,为多年生浓香型木质草本植物,味微苦、辛,性平、凉。全草入药,具有驱风镇痉、通经、杀虫之效。芸香辟蠹由来已久,为人们广泛运用。北宋政治家、科学家沈括《梦溪笔谈》云:“古人藏书辟蠹用芸”,他曾在宰相文彦博家求得多株芸香,并移植到秘阁内。
古时候,诸多朝代在宫阙前设立了一个供人们鸣冤叫屈的设施,叫做“肺石”,又称“赤石”。百姓如有冤屈诉求,敲击赤石并站立之上等待时日,朝政官员便会受理。
所谓肺石,来自传统医学对肺之形状、功能和作用的认知。中医认为,声由气发,声出于肺。肺主声,声能够表达其冤,所以将此石塑为肺形。之所以称其为“赤石”,尚有另一层含义,即“必使之坐赤石者,使之赤心不妄告也”。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有肺石之记载,云:“长安故宫阙前,有唐肺石尚在。其制如佛寺所击响石而甚大,可长八九尺,形如垂肺。”
隋唐年间,著名针灸医家甄权的一部专述经脉孔穴、图文兼具的《明堂针灸图》影响力巨大,竟然一改唐代律令。史载,唐代的刑罚分为笞、杖、徙、流、死五种。笞,就是打板子。笞之刑具由竹或木制成,长三尺五寸,一头粗一头细,大头直径二分,小头一分半。两头黑红颜色各半,象征着水与火,寓意犯罪和法律水火不相容。《新唐书·刑法志》载:“太宗尝览《明堂针灸图》,见人之五藏皆近背,针灸失所,则其害致死,叹曰:‘夫箠者,五刑之轻;死者,人之所重。安得犯至轻之刑而或致死?’遂诏罪人无得鞭背”,改笞背为杖臀。
我国传统医学认为,背为阳,腹为阴,人的后背有许多重要穴位,诸如:心俞、肝俞、肺俞、脾俞、胃俞、肾俞、三焦俞、魄户、魂门、神堂等。笞杖部位的改变,能够减少行刑中的死亡率。这既体现了唐太宗的仁心,也是刑法上的一个进步。
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,于社会生活中多样呈现。仁医仁术既医人亦资政,可谓与良相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稿件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
网页链接:http://www.cntcm.com.cn/news.html?aid=201138
责任编辑:陈静